商会服务
走进江苏更多>>
苏商风情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商会服务 > 苏商风情

  • 盐城集中打造十八园区 重构区域经济版图
  • 本站编辑:浙江省江苏商会发布日期:2019-01-09 17:05 浏览次数:
  \    

   据新华日报7月11日讯: 4月,省委、省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会议之后,盐城加快创新资源整合步伐;6月,入选国家长三角城市群规划,又给盐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市委、市政府适时推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——根据资源禀赋、要素条件和产业基础,将全市划为沿海开发、新兴产业、扶贫开发和旅游景区四大区域板块,市县联手、市场撬动、规划引领,打造18个重点园区,使之成为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示范区、转型升级的主阵地、未来发展的增长极。

    18个重点园区,也是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领转变的改革创新实验区。如明确园区四至边界,区内实行一区多园、区镇合一,配足资源,采用特殊政策和灵活机制,在重点改革领域先行先试。如到“十三五”末,每个园区都拥有一支不低于1亿元的母基金,撬动社会资本,在全市形成总规模2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……打造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,占据产业链、价值链中高端,创新园区发展方式和区域经济转型模式。

    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认为: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只是简单去产能、去库存,还要同培育发展经济新动力相结合,通过供给创新带动结构性调整,扩大有效供给,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。”他希望18个园区如“十八罗汉”一般各显神通,加速转型升级,扮靓盐城。

    转型调整不做简单归类

    打造18个重点园区,即沿海开发六大经济区、市区新产业四大园区、黄河故道扶贫开发三大经济区和旅游发展五大经济区,培育重大增长点,是盐城供给侧改革的创新实践,也是转型升级直奔中高端的必然选择。

    从抓项目、抓大项目到抓产业及产业链,如今,盐城已进入“园区经济时代”。但园区建设中也存在产能过剩、同质竞争、成本偏高等“小而弱”问题,亟待提档升级。市委、市政府着眼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,收拢五指,整合资源,集中打造18个优质园区,以园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引领区域经济加快发展。

    新一轮园区开发体现统筹兼顾、绿色共享理念。18个重点园区涵盖全市各个区域板块、涉及不同产业门类,肩负发展新产业经济、推进沿海开放开发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、加快城市转型等先行先试重任。表面是园区单体开发,实质是重塑盐城区域经济版图的整体开发,事关长远。

    “盐城在制度优化和创新上迈出重要一步。”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、长三角联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颢瀚教授对记者说,不强行归类,而是按照市场规律和产业方向整合资源,改变价值链被低端锁定的状况,给有效供给腾空间,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量,体现了盐城坚持转型发展、加快区域创新的一贯思路。

    错位发展扩大有效供给

    布局18个园区也曾遇到两难问题:没有一定的产业同构,不利于产生集聚效应;而同质化,又容易导致同质竞争。怎么办?盐城以创新驱动统领园区规划,细分主导产业,差异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避免产业链条重叠和无效供给。

   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和683万亩滩涂,分别占全省的56%和65%,沿海地区产业布局难免趋同重复。对照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和供给侧改革要求,此次沿海板块的六大经济区实行功能再定位、产业再优化、目标再升级,构建各有侧重、互为支撑的沿海经济新高地——到2020年,六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3000亿元,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%,实现“江苏沿海中部崛起”。

    港口、港产、港城“三港联动”,是沿海六县区开发的共同底色,但其中不乏差异化的产业设计。如大丰港城经济区依托“混合优势”,即大丰港经济开发区、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、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丰港产业园,发展海洋经济、现代物流和现代旅游业。滨海港城经济区,联合多家大型央企,建设15万吨级通用码头,发展新能源、新医药、新材料、新装备“四新”产业。而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——东台滩涂经济区,则重点打造集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经济平台。新兴产业错位集聚,有效规避了重复投资建设的风险。

    一个区域内,旅游产业布局往往最易同构化。该市紧紧围绕“湿地生态休闲度假”这一定位,拉长五大旅游经济区的产业链,注重挖掘地方潜在旅游文化资源,培植特色旅游增长点。如先后开发了黄海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区的森林康养、中华麋鹿园旅游经济区的科普旅游、大纵湖旅游经济区的湖荡湿地风光、九龙口旅游经济区的水上“慢生活”等特色旅游项目,提升旅游文化内涵,扩大服务供给,减少“千景一面”的重复投资和建设。

    创新发展加快“降本去存”

    由于坚持创新转型,全市科技产业迅速崛起,经济结构日益“轻”“新”,作为苏北唯一入选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地级市,盐城已经初享“转型红利”。市区板块的4个重点园区,率先以创新驱动激发供给侧改革活力,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,要素配置和市场出清能力明显增强。

    中韩盐城产业园区改变靠土地和税收优惠吸引投资的老做法,创新土地、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化供给方式。近两年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.9%,项目用地仅增长13.2%;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17亩;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35.3%,地均GDP产出增长56.5%。靠改革化解土地要素约束,释放生产力。

    “城南新区过去积压了大量商品房卖不出去,随着云计算绿色数据中心和华东大数据交易集散平台建成,省市共建的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人气渐旺。如今,房子不够卖了!盐都区也因一批手机制造、平板电脑、智能穿戴、通讯设备企业入驻智能终端产业园,拉动了房地产市场。今年头5个月,全区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长44%,占大市区销售的30%。”市房管局负责人介绍。

    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,减少供给成本。市里对18个重点园区简政放权,将市、县审批权限尽可能下放到园区,探索区镇合一运作模式,降低管理和交易成本,推动政府职能转变。

    “沿海及苏北地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两条路径:一是深化改革释放潜能,二是资源重组增加有效供给。盐城通过园区制度改革,扩大资源供给空间,有利于释放传统产业动能,并以新供给创造新经济增长点,倒逼转型升级,前景可期。”省政府参事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对记者说。(图片来自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