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会服务
走进江苏更多>>
走进江苏
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商会服务 > 走进江苏

  • 长三角规划南京为唯一特大城市
  • 本站编辑:浙江省江苏商会发布日期:2019-01-09 17:05 浏览次数:
  \

   据新华日报6月5日讯:经国务院同意,国家发改委、住建部6月1日印发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》。规划显示,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。江苏省有9市、19县(市)入选,9市分别是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扬州、镇江、泰州。在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方面,上海被列为唯一的超大城市,南京成为唯一的特大城市。

    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核心、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,规划范围包括:上海市,江苏省的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扬州、镇江、泰州,浙江省的杭州、宁波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、金华、舟山、台州,安徽省的合肥、芜湖、马鞍山、铜陵、安庆、滁州、池州、宣城等26市,国土面积21.17万平方公里。

    按照规划,江苏被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有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扬州、镇江、泰州,并由此形成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。

    【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目标】

    中期目标到2020年,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、高端人才汇聚、创新能力跃升、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,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,在全国2.2%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.8%的人口和21%的地区生产总值。

    远期目标到2030年,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,服务全国、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,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,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,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。

    【最新国家定位:南京为“特大城市”】

    规划将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各城市进行了定位。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,拥有1座超大城市、1 座特大城市、13座大城市、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,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,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80多个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%。城镇间联系密切,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,省市多层级、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。其中把上海定位为超大城市,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,而一直与南京旗鼓相当的杭州、苏州则为I 型大城市。

    【全面放开盐城、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】

    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等其他优化开发区域,采取完善卫星城配套功能、强化与周边中小城市联动发展等措施,推动人口合理分布;通过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等方式,有效控制人口过快集聚。

    合肥、南通、扬州、泰州、宁波、绍兴、台州、芜湖、马鞍山、滁州、宣城等城市,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,有效承接产业转移,合理布局产业空间,促进产城融合,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水平,营造宜居环境,提高人口吸引集聚能力。全面放开芜湖、马鞍山、盐城、泰州等城市落户限制,有效降低合肥等城市落户门槛。 【将规划建设上海—南通—泰州—南京—合肥铁路】

    规划提出,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,完善以上海为核心,南京、杭州、合肥为副中心,以高速铁路、城际铁路、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。增强京沪高铁、沪宁城际、沪杭客专、宁杭客专等既有铁路城际客货运功能。推进沪宁合、沪杭、合杭甬、宁杭、合安、宁芜安等主要骨干城际通道建设。规划建设上海—南通—泰州—南京—合肥、南通—苏州—嘉兴、上海—苏州—湖州、上海—嘉兴—宁波、安庆—黄山等铁路(含城际铁路),以及上海—南通跨江通道等城际通道建设,提高城际铁路对5万以上人口城镇、高等级公路对城镇的覆盖水平。

    【“一核五圈四带”】

    一核:  长三角城市群定位为“一核五圈四带”,一核为上海。

    五大都市圈:

    ● 南京都市圈。包括南京、镇江、扬州三市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,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,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,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,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,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。

    ● 杭州都市圈。包括杭州、嘉兴、湖州、绍兴四市。

    ● 合肥都市圈。包括合肥、芜湖、马鞍山三市。

    ● 苏锡常都市圈。包括苏州、无锡、常州三市。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,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,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,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,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。

    ● 宁波都市圈。包括宁波、舟山、台州三市。

    四条发展带

    ●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。依托沪汉蓉、沪杭甬通道,发挥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合肥、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,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,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、汇集最优秀人才、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,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。

    ● 沿江发展带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,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走廊,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江海联运港口优化布局。

    ● 沿海发展带。坚持陆海统筹,协调推进海洋空间开发利用、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。

    ● 沪杭金发展带。依托沪昆通道,连接上海、嘉兴、杭州、金华等,以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,打造海陆双向开放高地。